判斷超聲波液位計是否需要更換,需結合設備的故障頻率、性能衰減程度、維修成本及安全合規性綜合評估,以下是具體判斷依據和場景:
一、核心性能失效,無法通過維修恢復
測量精度持續超差,且無法校準
經多次校準(如空罐 / 滿罐校準、溫度補償校準)后,測量誤差仍超過設備標稱范圍(如 ±0.5% FS),且偏差穩定存在(如始終偏大 / 偏小固定值)。
例:量程 10 米的液位計,實際誤差長期超過 ±5 厘米,影響生產計量(如配料、倉儲統計),且排除安裝、介質、環境等外部因素(如重新安裝后仍無效),說明傳感器核心部件(壓電晶體、信號處理電路)老化失效。
信號丟失 / 頻繁斷聯,維修無效
無規律出現 “信號丟失"“故障報警",即使更換探頭、線纜、接線端子后仍頻繁發生,且主機自檢顯示硬件異常(如廠商專用軟件檢測到電路故障代碼)。
例:在正常工況下(無劇烈干擾、無介質附著),每天斷聯超過 3 次,每次需重啟設備恢復,嚴重影響自動化控制(如泵閥聯動失控)。
二、故障頻率過高,維修成本接近新機
關鍵部件反復損壞,維修性價比低
短期內(如半年內)多次更換核心部件(如探頭、主板、電源模塊),且每次維修費用累計達到新機價格的 50% 以上。
例:探頭因腐蝕 / 老化半年內更換 2 次,每次費用 1000 元,而新機價格 3000 元,繼續維修已不經濟。
維修周期過長,影響生產連續性
設備故障后,因配件停產(如老舊型號無備件)或維修周期超過 3 天,導致生產中斷(如儲罐液位無法監測,被迫人工巡檢或停產等待),間接損失遠大于新機成本。
三、設備老化導致安全或合規性問題
防護性能失效,存在安全隱患
外殼 / 密封件老化(如防爆型設備隔爆面銹蝕、密封圈硬化),導致防護等級下降(如 IP67 降為 IP54),在潮濕、粉塵、腐蝕性或防爆環境中可能引發安全事故(如短路漏電、防爆失效)。
例:在化工防爆區使用的隔爆型液位計,隔爆面損壞后無法達到 Ex dⅡCT4 等級,違反安全規范,必須更換。
不符合現行標準或生產需求
設備功能無法滿足新的工藝要求(如原量程 5 米,現儲罐擴容至 8 米,超量程使用導致測量失效);或因行業標準更新(如計量精度要求提高),舊設備無法達標。
例:食品行業升級 GMP 認證后,要求液位計具備衛生級探頭(如 316L+PTFE 材質),而舊設備為普通 ABS 材質,無法滿足衛生要求。
四、長期使用后,設備自然老化到設計壽命
超聲波液位計的設計壽命通常為 5-8 年(取決于使用環境:惡劣環境下可能縮短至 3 年,潔凈常溫環境下可延長至 10 年)。若設備已超過設計壽命,即使暫時能工作,也可能因部件老化(如電容衰退、電路氧化)導致性能突然崩潰,建議提前更換以規避風險。
總結:優先更換的典型場景
測量精度失控且無法校準;
故障頻率>每月 1 次,維修成本高;
存在安全隱患(如防爆失效、防護等級不足);
超過設計壽命,且無備件支持;
無法滿足現行生產 / 合規要求。
若僅為偶發故障(如接線松動、探頭污染),且維修后能穩定運行,則無需更換,可通過加強維護(如定期清潔、校準)延長使用壽命。